皮蛋又稱松花蛋、變蛋等,是我國傳統的風味蛋制品,不僅為 國內廣大消費者所喜愛,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的盛名。皮蛋,不但是美味佳肴,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。王士雄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:“皮蛋,味辛、澀、甘、咸,能瀉熱、醒酒、去大腸火,治瀉痢,能散能斂?!敝嗅t認為皮蛋性涼,可治眼疼、牙疼、高血壓、耳鳴眩暈等疾病。大眾都可食用:火旺者最宜;少兒、脾陽不足、寒濕下痢者、心血管病、肝腎疾病患者少食。注意事項:松花蛋不宜與甲魚、李子、紅糖同食。用法用量:食用松花蛋應配以姜末和醋解毒;松花蛋最好蒸煮后食用,松花蛋里面還含有鉛,兒童最好少吃。不宜存放冰箱。
最初的皮蛋是怎樣制成的?一說相傳明代泰昌年間,江蘇吳江縣 一家小茶館,店主會做生意,所以買賣興隆。由于人手少,店主在應酬客人時,隨手將泡過的茶葉倒在爐灰中,說來也巧,店主還養了幾只鴨子,愛在爐灰堆中下蛋,主人拾蛋時,難免有遺漏。一次,店主人在清除爐灰茶葉渣時,發現了不少鴨蛋,他以為不能吃了。誰知剝開一看,里面黝黑光亮,上面還有白色的花紋,聞一聞,一種特殊香味撲鼻而來;嘗一嘗,鮮滑爽口。這就是最初的皮蛋。后來,經過人們不斷摸索改進,皮蛋的制作工藝日臻完善。另一說松花皮蛋源于天津。民間的口碑云:距今約二百年前,天津某鄉村一富戶,其子為其母造棺木一口,置于空宅以備后用,久之,母仍健在,遂命家人將石灰、草木灰撒入棺內以防潮濕,并將棺蓋留有斗大空隙以通風。事畢則忘矣。次年,母逝,移棺入殮,見棺內草木灰中竟有雞蛋百余枚。孝子盛怒,取出擲干地,此殼破裂而內已成深褐色透明結晶體,因之大惑。有好事者斗膽嘗之,味鮮美,圍觀者亦以為奇,遂爭相品嘗,果如是。有見地者,事后效法,將鮮雞蛋置入石灰、草木灰之中,亦然。由此,鄰里仿效,稱之為“變色蛋”。日久,此一原始工藝流傳江浙一帶,屢經改進,工藝日臻完善,變色蛋作為一種全新的食品,經善于經商的江浙人推入市場。故今日之“松花皮蛋”,有始于天津,成于江浙之說。
據《三國志》和民國《三臺縣志》等史料記載,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(公元211年),劉備率龐統、黃忠、魏延等將士數萬之眾,從荊州溯長江入川,經合川、溯涪水,欲與益州刺史劉璋相會富樂山,扎營涪城壩(今花園鎮),遇劉循決戰、涪江洪水,劉備軍與張飛會師并演繹了“水打涪城,兵屯五層”的歷史經典。據傳說,劉備軍遇洪水,數萬大軍損折了十之二三,屯兵五層后,軍中又生痢疾,劉備揮白龍寶劍求神庇護,張飛下令挖八角、六角井取清水解毒,龐統下山求草藥妙方,尋訪五層寺一帶農戶,得知有自制皮蛋傳統,遂求農戶皮蛋以堿性泄肺熱、大腸火、治軍中瀉痢,定軍心,樹威風、退劉循,傳下無名氏《涪城謠》--“大佛頭枕一張琴,十八羅漢鎮涪城。倒掛金鐘菩提寺,金鑲玉印在五層?!敝两窳鱾饔谖鍖铀赂浇l村。五層古井猶在,金鑲玉印為亂世佳已飄散歷史,而皮蛋制作工藝為蜀中先輩代代流傳至今……
所屬類別: 蛋品文化
電話:0737-5222818 傳真:0737-5231880 地址:湖南省南縣城南路工業園 曾先生:13807375174 周先生:18670695066
版權所有:湖南洞庭湖蛋業食品有限公司 | 湘ICP備2021010192號-1